当前,诗词曲赋的创作已进入空前未有的辉煌时期。爱好和创作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诗词学会和诗词刊物数以千百计。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各种大赛此起彼伏,方兴未艾。获奖作品和好作品,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确是非常可喜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质量和数量相比,却不容乐观,反差和悬殊太大了!一方面平庸作品泛滥成灾,早已成为共识。另一方面学会领导,方家里手和诗词刊物的编辑们,又时时强调和希望多出精品!然而,千呼万唤,望穿秋水,却不知“神女”何时下巫峰?真是谈何容易!
“任何时候,精品总是少数。”(中华诗词《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除了历史和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看,尚有一些问题没有搞清楚,弄明白。如:到底什么是精品?其概念和定义是什么?有什么标准和特点?又有什么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等等。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有可能避免和减少创作和追求精品的盲目性。欲速则不达。而少一些浮躁,多几份冷静,“欲擒故纵”,反倒有可能姗姗来也!
问题在于呼唤精品,渴望精品,但什么叫精品?似乎没有人问,也没有人作出明确的回答。诗词水平,风格境界,因人而异,古今不同,可谓千差万别。或平庸浅陋,或赏心悦目,或蔚然成风,或继往开来,或空前绝后……那到底什么叫精品?从微观质量上看既有下、中、上之分,又有高、精、尖之别。精就是高中之高,尖就是精中之精。而从宏观总体上看,精品就像金字塔之顶尖,或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那一点。这大概就是“任何时候,精品总是少数”的原因了。
精品也好,精典也罢,当然是有标准的,不管你是否认可。只是标准因人而异,也因理解不同而有别罢了。因此,需要统一认识,以求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使多数人心目中的目标逐渐清晰、准确。这样欣赏和创作起来,才会多一些理智。
有一种观点,我认为很值得商榷,即“获奖作品就是精品!”真是这样吗?获奖作品是好作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不一定就是精品,更不可能都是精品。因为诗词大赛,都有一定的专题性(甚至专业性),而且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这对创作者的思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束缚。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求大不求小,求众不求独及惟政、惟上的“趋同道路”。这样写出的作品,可能适应和符合大赛的需求,因而获得金、银、铜等奖项。但是却因为“专题性”的限制,而往往成不了精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公认的精典之作,历史早已定论。假设当时搞一次阿房宫辞赋大赛,他一定能获奖吗?
那么,真正的精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原创始创,或前无古人,后无超者;或超越古人,又令后者难再超越。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仅成为庐山瀑布的顶峰之作,而且成了天下所有咏瀑布诗作之冠。
第二、芙蓉出水,天然雕饰。又似春笋,破土而出,拔节钻天。无半点人工斧痕,更不是人为挖坑、撒种、施肥、浇水,之后又间苗、锄草、修枝等。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不是刻意雕琢、反复推敲的作品,而是陡然间心有感悟,吐凤飞凰,唾地成珠之作。再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千人熟视,万人目睹的生活细节,几人上心?几人感慨?却只有孟郊一人倾注于诗,写得情真意挚,刻骨铭心。一首好诗,首先要感动自己,而后才有可能感动读者。《游子吟》恰恰就好在这里,故而令天下为人子者,无不赧颜,又无不为之倾倒!
第三,富含哲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示之万人而皆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把哲理和景物、情事融为一体,天衣无缝。是运用形象思维揭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诗含哲理自流芳。千百年来,这两首诗一直是同题材作品的巅峰之作。真是前无古人,后无超者了。
第四,有创作的年代和背景,有丰富健康的内容和艺术本身的价值美。因而可以穿越浩茫时空,跨跃适应任何时代。任何时候任何人读之,都会感到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一幅画,四句四道菜(有人依此做出四道美味佳肴),不美而何?非精而何?再看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句句如画,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反古人悲秋的老调,把霜后的山光林色写的红红火火,热热烈烈,蓬蓬勃勃。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便把自己融入了迷人的秋色之中。真是情悠韵扬,令人陶醉。
第五,不因沧海桑田而易,与江山同在,与日月同辉。不因物换星移而失,“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略)。孤篇横绝,脍炙人口,万人倾倒,永世不衰。《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旧诗题,始作者争议很大。而到了张若虚手里,便如点铁成金一般,顿时光芒四射,享誉八方,终成不朽之盛事。
第六,雅俗共赏,阳春白雪认可,下里巴人理解。官民同爱,男女同欣。人有男女老少之分,也有尊卑贵贱之别。但是,人毕竟是有共性的,爱美之心谁人没有?思乡之念孰人不怀?世界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有炎黄后裔的足迹。不论在哪里,不论有多么遥远,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就能把你我他之心统统连在祖国和故乡之上,这是多么大的向心力?又是多么大的凝聚力!这就是精品的效应和意义。《静夜思》无疑是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首诗!她是中华游子共同跳动的一颗“心”!
任何时候任何人,精品都是少数。以诗坛李杜、词苑苏辛这四座高山而言,其一流作品固然很多,但其精品也是屈指可数的,并非每首都是精品。李白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将进酒》和《蜀道难》等;杜甫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律《登高》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苏东坡有《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辛弃疾词风豪放,慷慨悲昂,但能称精品的也不是很多。倒是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失为一首精品之作。作者以自然山川的永恒与人类社会的变化相比,不仅写出了独到的见识,也写出了超拔疏旷、从容坦然的心态。要不然,怎么会被罗贯中用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呢!
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其诗坛大家的地位,而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四万首,却无一首被收编入集,更无一人封他为诗人,细想还真有点小残酷,但也却因此而更加发人深思。
不难看出,诗词质量是何等的重要,质量造就生命力。至于精品,更是个性美与共性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品,他除了美的属性(给人美的享受、仁的爱怜、心灵的陶冶和哲理的思考)外,还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融洽性及中庸和谐的永恒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莫扎特从不为永恒作曲,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他的许多作品都是永恒的。”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精品不是刻意创作出来的,更不是人为赐封的,而往往是“有心栽花,无意插柳”之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放翁之言,然也否?
诗道无形,思维有限。故而精品之谓,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不谋万世”而亦有万世之久矣。
一孔之见,投石问路,挂一漏万,抛砖引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