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月天,春意盎然。岁岁春光美,今春更迷人。春风习习,春雨霏霏,草地葱葱,杨柳依依。文学界的朋友们在感受大自然的春天同时,正欢欣鼓舞地迎接传统文化的春天,文学的春天。

为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重要讲话,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4月11日上午,首都文学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与《中华辞赋》杂志社联合召开。首都文学界近四十位作家、诗人、辞赋家、戏剧家、书法家、文学评论家聚集一堂,畅谈体会。有备而来,争相发言,会场气氛热烈。

1.jpg

会议现场(一)


2.jpg

会议现场(二)


3.jpg

会议现场(三)


4.jpg

会议现场(四)


6.jpg

何建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何建明首先作了题为《用经典之笔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旨发言。他着重讲了四点。第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了这个基因,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传承和长足的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至国家层面,下至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甚至对每一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意义都十分深远。第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作为文学工作者,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进程中,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勇于创新创造,把创作生产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心环节,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新篇章。第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学界的重要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界应自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好的、有益的优秀部分,我们要继承弘扬,对于那些不对的、落后的,我们要摒弃,分清糟粕与精华,做到客观、科学、理性。我们要善于从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汲取养分,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不断创新,才能写出流传于世的优秀经典作品。第四,作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造者。我们要传播传统文化,尤其是传播经典,这些传播要根植于人心,要影响深远,更要启迪心灵,使全民受到广泛的熏陶,比如中央电视台一个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说明了唐诗宋词等这些影响了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诗词、辞赋在今天的中国仍有巨大的市场。在中国的国人心底当中,我们一直都有传统文化的情节,我们都有每天想朗诵诗和朗诵美文的梦想和理想,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从事传统文化的创作者、研究者和学术者的作用,办好传播传统经典作品的诗会、朗诵会,办好相关文学网站。我们肩上责任可谓重大,当然,我们的机遇也很大,这是传统文化利好的时代,也是诗歌、文学艺术形式创作繁荣兴起的时代。作家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继承先人先贤的诗风文才,是当代文学界一大职责。当今社会,包括在座的许多学者、诗人,包括我们的老首长在内,一直在积极参与和倡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为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道优美的风景。作家更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者,这是对一个作家更深层也是最终的要求,中华传统文化要永久传承,需要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这就需要作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创造力,比如我们组织的一百多名作家创作了《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这是当代作家利用传统文化名人资源,用时代之笔创造性的续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作家要用更加勤奋、严谨、精细和高水准的创作态度与精神从事我们的创作,用经典之笔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会者对何建明副主席的讲话报以热烈掌声。

7.jpg

郑欣淼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是文学界有影响的大家。他接着轻声慢语,娓娓而谈。他说,对文学来说,诗歌也好,小说也好,应该是民族文化心灵史,从诗歌、从文学作品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心灵的历史。古典文学已经成为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像条长河一样,从古到今不断产生和不断发展。文学界的同志是可以有很多作为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说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承的形式上,比如说我们看电视上中国诗词大会,用新媒体来反映。其实我们的好多文学遗产、古籍,过去可能要到图书馆去看,现在很多在网上就可以看到,已经数字化了,包括唐诗宋词,通过关键词、可以搜索出很多。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内容。再如微信群,好多地方有诗社组织,通过微信互相发表作品、互相交流、互相修改,我们不可小看,带来好多观念上的变化。另外,传统的韵文是诗词散曲,诗词多一些,后来我们感觉散曲很重要,在闵凡路先生等一大批人的支持下,散曲发展很快。山西原平市几个村子的农民成立了全国最早农民散曲社,办过全国第一届农民散曲大赛。我们感到一种从民间来的、一种很自然的天籁之音。我们成立了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昨天,教育部和中华诗词学会一起商量2017年普通话诗词创作比赛。关于诗韵改革,还要经过一些程序。求正容变,允许变化,当然,可能也有反对的力量,但是,改革是必须的,是应该支持的,应该探索的。比如中华辞赋,如果汉赋还是传统的,那没法写,其实都在不断地前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创新是需要的,因为联系到今天的生活,今天的生活发展实在是日新月异,各方面都在创新变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做一些改革发展,包括利用一些新的手段、新的技术、新的媒介,都会起促进作用。

郑会长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共鸣。正如诗圣杜甫所言,“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

8.jpg

闵凡路

曾是新闻人、今为辞赋家的闵凡路,原为新华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华辞赋》总编辑。他结合《中华辞赋》创办九年历程,谈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体会。他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哲人先辈智慧、思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精神家园,是我们现代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基因,应该说是千古不变、永世常青的。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社会主义的文化拥有更坚实的文化基础,有更厚实的底气。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继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扬弃继承、古为今用、守正开新,融入当代,服务人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服务,这是核心。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推而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生吞活剥、原封照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弄成两张皮,必须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这样就能从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的队伍中扩散出去,让全中国14亿人都能够接受、喜欢并且继承传统文化。他说,辞赋文学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八九十年代以后,逐渐呈复兴之势。我从《中华辞赋》创办一开始就是参与者,九年来,在辞赋传承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一直主张古赋为体、今辞为用。赋古典以新意,寓今文以古风,用新思想、新内容、新语言、新意境,用句式工整、音韵铿锵、词藻华美的新辞赋表现现代生活、讴歌人民创造。从我个人创作《世界和平赋》《为人民服务赋》《励学赋》等作品产生一些社会影响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到辞赋真是一个好东西,不但可以给历史留下伟大时代的文化记忆,也会对我们改进现在的文风起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入生活,潜心为文,力戒浮躁,祛除平庸,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辞赋佳作。 

9.jpg

李炳银

文学批评家李炳银,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文学专家组组长。他在发言中列举了传统文化到近代有所忽略,影响力、感召力有所退位,以致西学东渐的事实,指出,今天我们国家强盛了,我们的科技也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现在要走向世界,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融入国际的时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候了。我们现在说话有底气了。我国的文化合而不同,我们文化当中的传统仁爱的观念,奇妙的、高雅的东西需要讲给世界听。文化的研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作为要和我国上升的国势相适应。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很多时候,经常是对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高度的肯定,但是用钱、用力时候不给了,文化上的投入舍不得。比如国家的收税,这个税可以免,那个税可以免,作家的稿费,几年写一本小说,几年出一本书,还要上税。我们要把扶持文化的东西放到实际行动当中去,不要挂在口头上。作家协会现在的钱也很多了,但是,所有钱是不是真正用到了传统文化发扬上了?如果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好了,真正准确到位的理解了,我想以后文化的天下一定是东方文化的天下。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这套书就是正确的传递中国文化很好的工程。

10.jpg

启骧

书法家启骧老先生的发言慷慨激昂,批评了当前书法界乱象。他说:对于书法界来讲,到底怎么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书法到底要走什么路?现在有些书法家根本谈不上传统文化,捞名、捞利,糟蹋了中国书画。联合国定中国书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的古代王羲之、王献之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书法艺术。传统文化要有我们的自信,我们一定要走中华民族传统书法这条道路。我今天要讲中国书法的真谛的是真善美。什么是中国书法的真?。第一,真心,不要为钱、为当官去写字。第二,真知,你要知道书法是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样你才能做好。第三,真功夫。汉字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艺术,我们搞艺术,最后都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据说有一个书画家写完了,过几天问他你写的是什么?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这样下去,书法的路就要走歪了。这是很危险的。

11.jpg

刘彦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女士就戏剧发展现状发表两点意见:第一,文学界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平台、举措或者抓手。我是学戏剧的,我们戏剧圈这几年特别忙,为什么?因为国家2013年设立了国家艺术基金,我们所有的艺术品种,现在都呈现出极端活跃、龙腾虎跃的局面。就我们戏剧作品来说,儿童剧、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都有资助资金,涉及到境外的,资助额度更高。在这样的资金扶持面前,每一个做艺术的人都特别主动、积极的在做着由高原向高峰挺进的项目或者是爬坡的事情。所以,我就想说,平台、举措或者抓手非常重要。第二,思路的改变也非常重要。诗歌也好,辞赋也好,都是书面的东西,而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行动的时代,我们能不能把它落地?大家都讲我们这个年代是读图时代,我们的文学能不能也做一些跨界传播的尝试,比方说能不能也搞一些跟新媒体结合,哪怕做成微电影、微视频呢,我们的传播渠道就会更多一点,我想影响也会更加扩大一点。

12.jpg

陶文鹏

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文史组专家成员陶文鹏说:现在我们正在编辑出版中国120位文化名人传记,已经出60本了,还有40本。书出完之后,如果有可能的话,一部分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的,可以跟作者商量,把那些故事性、情节性强的名人传记,拍成电视剧、电影,使作品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13.jpg

黄  彦

《中华辞赋》执行总编辑黄彦在发言中指出:伟大时代必有伟大之创新。即要求作家艺术家必有高尚品格和如神妙笔。千秋岁月文中品,万里江山笔下生。我们每一位作家最好自作三问:你可曾写了诸多公式化的重复作品?你可曾写出过具有大创造的精品?你对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化曾读过多少?读过几本?他预言,中国极富创造的新的经典文学和文化,新的作品和神品,必将独领世界之风骚!黄老激情满怀,出言犀利。

14.jpg

郭启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文史组专家郭启宏,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副院长蔡世平,中华诗词副主编丁国成,分别就戏剧作品的严谨与严肃性;新诗与旧体诗的关系;前几届鲁迅文学奖新诗评奖中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15.jpg

熊光楷

作为会议特邀嘉宾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倪健民同志,全国政协原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任玉岭先生,解放军某部队原政治部副主任强勇少将先后在会上致词,盛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功业的历史意义,祝愿文学界朋友在此伟大事业中创佳绩,立新功。

时间已过中午,大家意犹未尽。主持人只好宣布会议结束。

出席会议的还有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委员、文学组专家张陵;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文学组专家白烨,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文学批评家王必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梁东,作家曹国炳,《中华辞赋》副社长袁志敏,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财政部机关服务局原副局长、辞赋家张国才,《中华辞赋》副总编辑王改正,《中华辞赋》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王德艳;辞赋家姜东阳、马建勋,《中华辞赋》编辑部副主任戴丽娜,贵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辞赋家刘长焕等。

16.jpg

张  陵


17.jpg

黄宾堂


18.jpg

白  烨


19.jpg

王必胜


20.jpg

梁  东


21.jpg

曹国炳


22.jpg

袁志敏


23.jpg

叶子彤


24.jpg

张国才


25.jpg

王改正


26.jpg

王德艳


27.jpg

姜东阳


28.jpg

马建勋


29.jpg

代丽娜


30.jpg

刘长焕

文学界朋友的聚会,增强了对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春华秋实。大时代的重托,总书记的寄语,人民的热望,文学人的誓言,这些在春天播下的文化种子,一定会在中华大地结出累累创作硕果,福惠天下苍生。

31.jpg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