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个境界。依我看,写诗词也有三个境界:
一、熟练地掌握诗词的艺术规范,自如地运用诗词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词有比较严格的艺术规范。学写诗,首先要掌握诗词格律。格律不是镣铐,它可以突破,需要发展,但根本不讲格律就取消了格律诗。所以学习诗词格律是做旧体诗的一个不可逾越的程序。不但要学习前人的艺术经验,还要在实践中多磨练,达到运用自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进入这一境界,需要下苦功夫,但并不是很难。只要有一定的诗才和悟性,经过精心学习和刻苦磨练,一般人都能进入这一层次。
二、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诗歌意象。诗歌要讲真实性,要体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真实地写出来,用符合诗词格律的语言表达出来,就笃定成为好诗。诗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的升华,需要把生活素材加以提炼,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熔铸为诗歌意象。古今中外写忧愁的诗很多,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什么好,因为它有鲜明的意象。许多缺乏艺术魅力的作品未必没有真情实感(当然,其中确有一些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没有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象。鲁迅说,最悲哀、最欢乐的时候是不宜写诗的,写悲要在痛定思痛的时候。因为最悲痛的时候不可能有创作冲动,即便把当时的表情复制下来,也是自然状态的东西,达不到艺术境界。如果说,叙事艺术的中心环节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那么,作为抒情艺术的诗歌,它的中心环节就是营造诗歌意象,或者叫意境。达到这一境界也就进入诗歌创造的高层次。
三、把诗人的独特个性和人民的心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把生动的诗歌意象同深刻的人生感悟、丰厚的历史内涵结合起来,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诗歌成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这个层次是诗词创作的宏伟境界。达到这个层次,不但需要圆熟的艺术技巧,卓越的艺术才华,还需要丰厚的生活积累,崇高的思想修养。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鲁迅、毛泽东等都是民族诗词史上顶尖级的人物,他们的诗作都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陆游曾经对其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为什么说“工夫在诗外”,难道不需要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上下苦功夫?我的理解,陆游讲的是如何攀登诗词艺术的制高点。诗词家磨练到一定地步,遣词造句写景言情都不在话下了,再往前迈进一步,就不靠雕虫小技,就要靠生活和思想。有第一等襟抱,才能写出第一流好诗。所以“工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