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两千多年来,司马相如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他的汉赋达到辞赋创作的巅峰,因而被誉为“辞宗赋圣”。他的文学才华引起了当代和后世文人才子们的仰慕,他的创作成就和文学精神不但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而能够传承至今。
两千多年来,中华辞赋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漫长历程,如今正持续前进在复兴之路上。近20年来,许多景区景点和企事业单位征集辞赋以勒石刻碑,阅赋及作赋的人也愈来愈多,而司马相如的赋作亦影响至今;如今,辞赋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中华国学之经典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发展,中华文学皇冠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正闪烁着愈来愈绚烂的光芒。
关键词:司马相如 中华辞赋 国学经典 快速发展
司马相如从小爱好读书,练习操琴,还苦练击剑,立志长大后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然而,司马相如在琴艺、剑术方面有何成就,不见史载,人们只知一曲《凤求凰》,倒是他在辞赋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汉赋功力深厚,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他作为汉赋的奠基人,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及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令人仰望,因而被后世誉为“辞宗赋圣”;他已成为中华辞赋文学史上一座难以跨越的丰碑,其辞赋作品影响古今,而且必将光耀未来。
一、司马相如出川与辞赋结缘
司马相如早年的求学经历是怎样的,何时与赋文结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语焉不详,而史学界则颇有争议。有说是他在赀选为郎、游宦京师之后才开始了辞赋创作,有说是在他去梁国以后。其实司马相如早就倾心于辞赋学习和创作了,《汉书循吏传》中提到,蜀郡太守文翁曾经选了10多位本乡子弟到长安学习儒学经典。几年之后,这些人学成回蜀,成了中原文化在蜀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种子。很可能就是在长安这段时间,司马相如开始学习作赋,并为他日后创作汉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不可能在他赀选为郎以后半路出家,就一跃成为那个时代作赋的顶尖高手。
三国时期的蜀汉学者秦宓和东晋史学家常璩都认为,司马相如是当年10多位赴长安学生中的一员。据《三国志•秦宓传》载:“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里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由此可见,司马相如要想接触或学习辞赋创作,就必须走出去,来到具有辞赋创作氛围的某地文化圏,才能增长这方面的知识。否则难入其门,更难以在辞赋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司马相如第二次到达长安后,赀选入侍景帝并为武骑常侍,由于景帝不好辞赋,于是他称病辞官,在梁孝王那里当了几年门客。正是梁孝王让司马相如与文人雅士一同居住,才使他有机会与邹阳、枚乘、庄忌等当时著名的辞赋家相处了好几年,并写出了千古名作《子虚赋》。
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返回故乡,虽然家徒四壁,但他仍然坚持作赋。而新继位的孝武帝刘彻是一个喜赋作赋的行家里手,他在读到司马相如几年前在梁国写的《子虚赋》后,极为赞赏,结果俩人出人意料地成了“知音”,于是一代赋圣得以横空出世。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是司马相如第一次到长安“东受七经”和后来在梁国那段时间,使他能在当地与众多的文人赋家交流,不但熟练地掌握了辞赋创作技巧,而且汉赋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因而创作出代表西汉辞赋一流水平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从此,司马相如的赋作逐渐成为汉赋定格成型的范本,往往被当代及后世文人仿效。
二、司马相如的汉赋奠定了其文学地位
因为汉武帝非常赏识和喜爱司马相如的赋作,所以在阅了《子虚赋》后把他召至京师,随后命他继续作赋。于是司马相如在《子虚赋》的基础上很快续写了《上林赋》。这两篇赋作结构恢弘、句式匀整、文思活跃、辞藻华丽,其铺陈描写达到了极致,显示出司马相如高度的修辞技巧,堪称文坛一绝,汉赋的顶峰作品。汉武帝认为这才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真正辞赋,于是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引起了文人才子们的仰慕和仿效,一些辞赋家对其汉赋创制竞相模仿。汉朝时期的川籍著名辞赋家扬雄年轻的时候,因为仰慕司马相如赋作的词藻富丽、典雅唯美,每当作赋时常拟之以为式。他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也。”(《西京杂记》卷3P14页)。扬雄还认为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成就,高于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之赋,他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也说:“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讬风终结。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汉书•叙传下》),强调了司马相如“辞宗、赋颂之首”的崇高地位。唐代诗人李白则说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其二)》),作为豪放不羁的诗人李白,亦对司马相如这样的作赋高手无比推崇。正如宋代田況、王素分别在其撰写的《题琴台》所言:“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宏丽冠当时。”“长卿才调世间无,拘监君前奏《子虚》”,对司马相如的赋作高度赞赏。
司马相如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辞赋大家贾谊、扬雄、班固、张衡都没能在辞赋创作上超越他。难怪自古就有“千金难买相如赋”之说。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惟有司马相如被誉为“辞宗赋圣”,别无他人。他的赋作光耀古今,在辞赋界的文学地位影响至今,这既有欣逢盛世的时代因素,也与他本人的非凡才华和赋学天赋密不可分。
三、司马相如对辞赋文学的贡献
司马相如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是汉赋成就最高的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作为他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汉赋的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足。然而瑕不掩瑜,这两篇赋作仍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而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以致在唐代以前的文学领域里,辞赋成为主要而且十分流行的文学体裁;从唐代直到清朝的科举考试中,辞赋都占有一席之地。
司马相如的赋作主要是描写重要对象或恢宏场面,其特色是规模庞大、气势磅礴、语汇华丽、高端大气,描摹夸饰层出不穷;主要内容是描写宫苑、都邑、田猎等内容,大多是对物产的丰盛,都市的繁荣,宫苑建筑的华美以及大汉帝国文治武功的描写和歌颂。由于汉武帝迷恋游猎,司马相如撰写了《谏猎疏》,委婉予以规劝;他还创作《哀二世赋》,劝谏汉武帝汲取秦朝教训。虽然赋文中对封建统治者的劝谕之词写得委婉含蓄,但也反映了作者反对帝王过分奢华淫逸的思想,其中的讽谏之词亦说明作者并非是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阿谀和奉承。
从文学角度来看,司马相如的汉赋则改变了旧的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是体现了辞赋的政治作用。他以天子打猎之盛况,暴露了诸侯王和天子极端奢侈淫靡的生活,引出篇尾的劝谏之辞,主张统治者应有廉俭守节的思想;在篇尾讲述天子解酒罢猎,颁布一系列抚民安民的政策,表达了其歌颂圣德之意。其次是体现了辞赋的铺陈特点。不论是《子虚赋》还是《上林赋》,作者都力图将云梦全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花草树木、山溪原野到飞禽走兽,极叙上林苑的盛况,由此体现了汉大赋的靡丽和劝讽两个特点,这些都与辞赋的细致铺陈密不可分。
司马相如的辞赋毕竟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其作品作为时代的产物,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在丰富作品词汇,提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无疑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后来司马相如因遭人陷害而被免职。直到晚年,汉武帝任命他为陵园令。他在任职期间,先后写下了《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等一批赋作,这些作品对后代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其辞藻、语言和述物叙事的手法方面从汉赋中得到启发,而且作者在慕仿司马相如赋作、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改变了汉大赋篇幅冗长的缺陷,创造出许多篇幅较小、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
从司马相如存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他积极的事业进取、充分的人物关怀、潇洒的浪漫气势、细腻的情事描写等优秀的思想境界和直面现实的文学精神,能够探析他超前于时代的文学创作意识、杰出的文学表现技法以及杰出的文学创作成就。他能够以鲜明的文学创作意识,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来表达辞赋的艺术化效果,不但大大地増强了作品的美感效应,而且还强化了辞赋的文学性特征,因而他的文学精神和辞赋作品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并且能够传承至今。人们在进行辞赋创作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司马相如赋作中的艺术创作和技巧的影响,因此他无愧于“辞宗赋圣”之称号和美誉。
四、司马相如赋作对现代辞赋的影响
在中国所有文学体裁中,辞赋是中国独有且十分独特的文学体裁,它能以最精练的文字表现包罗万象的内容,可用最精美的语言表达作者最丰富的思想情感,这是其他文学体裁都难以企及的,所以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司马相如的汉赋莫不如是。正如《西京杂记》(译文集卷二)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
然而,由于“五.四”运动以后20多年接连不断的内外战争,以及建国以后20多年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辞赋这一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学体载沉寂了几十年;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多年后,辞赋文学得以在中国逐渐复苏。特别是网络查阅的方便以及白话译文的浅显易懂,使中国古代著名辞赋及传统辞赋理论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使许多作赋者的辞赋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尽管晦涩难懂,生僻字多,但在借助辞典或译文来解读后,会发现其作品不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超越功利的精神价值,还拥有斑斓多彩的文学风貌,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而成为学赋者的参考范文及辞赋爱好者的精神食粮。
近20年来,全国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市、县,企业、学校、医院、文化场馆不惜以重金面向社会征赋,以勒石刻碑展示于世人,留传于后世;近几年,各种庆典也时兴朗诵骈赋,因为它有如诗的韵律、如歌的行板,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闻之悦耳动听,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辞赋,知道了司马相如,于是阅赋、学赋、作赋者越来越多。可以说从古到今,但凡风景名胜、城市或企业文化宣传,非以辞赋勒石刻碑莫属。因为它叙事精炼、言简意骇,不仅能够记录当下,而且可以追溯历史,能使风景名胜的秀丽和城市历史积淀与厚重相得益彰,所以颇受欢迎。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学欣赏兴趣的改变,辞赋创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并有所创新,以适合大众的阅读和审美习惯。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作者在创作辞赋的时候,务必按照传统辞赋的写作规则和章法去作赋,否则就如炒菜没放盐巴,其作品就会失去辞赋应有的辞香赋味和古风雅韵。作为今天的辞赋创作者,应当在继承传统辞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将司马相如擅于铺陈、词汇华丽、气势磅礴的作赋技巧弘扬光大,以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辞赋佳作。
如今,辞赋创作已呈现以骈赋为主的流行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勒石刻碑的精炼和典雅,有华丽及高端大气的风格,有抑扬顿挫的音律美、语句骈对的形式美、句尾押韵的声韵美,因而是被誉为阳春白雪、高山仰止的文体;如今,辞赋文学这一中华国学之经典,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发展,中华文学皇冠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正闪烁着越来越绚烂的光芒。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如今人们的文学观念及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枯涩难懂的辞赋亦难以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文化需求,如果让读者带着字典阅赋,那么辞赋发展之路只能越走越窄。因此,辞赋创作应当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和文学潮流的影响而有所调整和改变,应从司马相如的汉赋中汲取营养,努力提高作品质量并增强其内涵,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让阅读者喜闻乐见的现代辞赋。
在中国传统文学这座百花园里,辞赋是一种绚烂夺目的名贵之花,虽然它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漫长历程,但如今正快速前进在复兴之路上。在当前有利辞赋创作的文学大环境下,在越来越多的阅赋者、学赋者和作赋者的辛勤耕耘和热心呵护下,辞赋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有理由相信,中国辞赋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一定会长盛不衰,中华辞赋之花必将花开满园、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①百度:《司马相如》
②王增文:《论散体大赋生成于汉景帝时期的梁国》
③徐直觅:《汉赋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朱兴弟 南充市人,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2800多篇。多件作品获得国内各级征文比赛奖项,其中22篇辞赋作品获全国各地辞赋征集大赛奖项。